避开已经沦落成全国游客集散地的南锣鼓巷,北京还有很多条民风淳朴的胡同,有些人就愿意在那开一家安安静静的店,吸引一批又一批把胡同当成家的年轻人。
文
韦莹李辰骁图
李辰骁(部分)
编辑
英泽
胡同,皇城根下最典型的城市象征,如今也是国内外文艺青年们最爱的地方。有些人,时间久了,会觉得胡同里年沉淀下来的安逸悠闲不适合他们,还是找一个现代楼房的住所吧;但永远有那么一帮人,就爱胡同,他们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北京。
避开已经沦落成全国游客集散地的南锣鼓巷,北京还有很多条民风淳朴的胡同,有些人就愿意在那开上一家安安静静的店,吸引一批又一批把胡同当成家的年轻人。“大城小店”带你走进北京的胡同,探寻隐匿其中的美好店铺。
Ramo
胡同里的Hipsters中心
开在方家胡同里的Ramo其实是意大利语“现代女孩”RagazzaModerna的缩写。老板PacaLee也是一个生长在胡同里的moderngirl,喜欢音乐,喜欢DJing,喜欢后现代派的艺术,喜欢跟朋友一起的派对。从小到大,她就生活玩耍在雍和宫到鼓楼这一片。如果说海淀的五道口是亚洲的学生中心,那么鼓楼就是hipsters的中心。
12月的北京,已经进入供暖的季节,对于胡同的生意来说,冬天算不上一个好的季节。虽然老北京们都觉得只有胡同的房子才最接地气,连植物都长得远比楼房的好,何况人住。因为胡同大部分酒吧和餐厅多是老房子,保暖不给力,冬天很难呆住人;但是一进入Ramo,却温暖舒适。原来Paca决定接手做这家店时,重新装修过程中特意安装了地暖。
Ramo的风格很简单,Paca说她就是想要现代工业化中带点小复古,水泥涂层的天花板,墙和原木桌子,细节上倒都是自己琢磨着。很多客人喜欢Ramo进门左边的地砖,非常欧洲的传统地砖风格。Paca说这是她在十里河建材市场淘了很久才找到的一款,也是西班牙设计师在中国工厂下单的尾货,所剩不多,Paca想,虽然不能铺满整个咖啡馆,但刚好自然地把整个环境分成两个空间。
▲Ramo风格简单,现代工业化中带点小复古,每个细节上都是Paca自己琢磨
Ramo的窗户很大,夏天的时候可以全部打开,客人们可以坐在窗台前喝酒聊天;冬天的时候关上,所幸是两层玻璃,密闭做得好,加上地暖,雪天的时候倚在窗前喝杯热红酒看雪景也不会被冷到。
▲总有那么几个终日坐在Ramo的年轻人
Ramo才开始营业两个月,每天早上九点一开门,就有住附近的年轻老外拿着书或者笔记本来喝咖啡吃早餐;跟三里屯或者其它商业区相比,这里既实惠,温馨又不吵闹。牛角面包加黑咖啡才20元;主打的披萨都可以按片卖,十几块一片。很多年轻人都是早上起床喝咖啡到中午,点两片披萨,继续笔记本电脑前工作学习到下午;然后有朋友偶遇,又点些喝的聊天到五六点回家;晚上多是来喝东西的客人,约朋友在这里见面聊天,饿的话可以点几片披萨或者一份沙拉或者鸡翅汉堡。真是年轻人逍遥自在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