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束视频这是一部地地道道中国的歌剧 [复制链接]

1#

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

有了歌剧版!

莫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由莫言

和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云涛

共同编剧,

历时6年打造而成的民族歌剧,

也是莫言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首部改编为歌剧的作品。

曾经认为不可能登上高雅艺术殿堂的“猫腔”

和不可能被钟爱西方艺术的大众欣赏的

《檀香刑》

这次,都变成了“可能”

[视频]莫言李云涛谈歌剧《檀香刑》

▲视频制作/魏耕

莫言曾在《檀香刑》后记中说:

“檀香刑就像猫腔不可能进入辉煌的殿堂与意大利的歌剧、俄罗斯的芭蕾同台演出一样,这部小说也不大可能被钟爱西方文艺、阳春白雪的读者欣赏。就像猫腔只能在广场上为劳苦大众演出一样,我的这部小说也只能被对民间文化持比较亲和态度的读者阅读。”

而这次,《檀香刑》以歌剧的形式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茂腔(“猫腔”)、琴腔、歌剧腔和谐悠扬的共鸣而出……

←↓歌剧《檀香刑》剧照

「我一听“猫腔”就感觉热泪盈眶」

莫言先生与李云涛先生同为山东高密人,对那里的地方戏茂腔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距今约年历史、康熙年间流行于山东省高密、潍坊、日照一带的“胶东之花”对莫言的影响也体现在他的小说《檀香刑》中,比如他赋予了主人公孙丙一个特殊的身份——茂腔戏班班主。这次能将茂腔、山东琴书都融于歌剧的形式中,并引起观众共鸣,这样的改编无疑是让人感动的,歌剧《檀香刑》彰显出了一种民间生命形态,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自有意识,自然、悲壮、强悍的生命美学。

▲歌剧《檀香刑》剧照

「来自西方的歌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民族歌剧《檀香刑》的乐器、服装、故事

都是地地道道中国的」

——为什么是歌剧?为什么是《檀香刑》?

作为该剧编剧之一的李云涛说: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成文艺作品,特别是歌剧。而《檀香刑》具备了这个潜质。小说表现了两种声音,地域特色很强。茂腔是一种地方小戏,尤其是尾声的唢呐,是地道的茂腔。

——怎样借助歌剧的形式体现中国精神?

莫言肯定了歌剧在艺术上的辉煌地位,同时也表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个人特色、民族特色、文化含量、艺术含量。莫言在小说中写了很多戏文,但这都没有搬到舞台上,他说:“我曾经对戏曲创作充满了兴趣,但是歌剧毕竟是一种西洋来的艺术形式,对唱词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是一个民族的歌剧。乐器、服装、故事都是地地道道中国的。剧中唢呐演奏的那段纯音乐,就是地地道道的茂腔。这些所有都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艺术元素,再用西方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中西结合。”

▲歌剧《檀香刑》剧照

//唱段目录

序幕

1、琴书艺人

2、我有三个爹---合唱.眉娘的咏叹调

第一幕

1、琴书艺人

2、我是首席刽子手---赵甲的咏叙调

3、眉娘与赵甲的对唱(一)

4、眉娘与赵甲的对唱(二)

第二幕

1、琴书艺人

2、间奏曲

3、相思曲---眉娘的咏叹调

4、月光如水---眉娘与钱丁的对唱、重唱及合唱

5、知县夫人、眉娘与钱丁的对唱

第三幕

1、琴书艺人

2、救出孙丙大英雄---叫花子的四重唱

3、我要以死做抗争---知县夫人的咏叹调

4、眉娘、夫人、钱丁的对唱与重唱

5、大清朝,你就亡了吧!---钱丁的咏叹调

第四幕

1、琴书艺人(1)

2、孙丙与小山子的独唱与对唱

3、琴书艺人(2)

4、我要用我的死唤醒天下人

---孙丙、小山子、眉娘的对唱与重唱.合唱

5、琴书艺人(3)

6、小甲的独唱

7、舍得我一死唤醒众乡*---孙丙的咏叹调

8、眉娘、赵甲、孙丙三人的唱段与众人的合唱

9、让孙丙的英*早日升天---钱丁的咏叹调

10、望乡---眉娘的咏叹调

尾声

1、悲歌

2、葬礼

3、咏檀---合唱

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

民族歌剧《檀香刑》

总策划:马东骅

出品人:王力克

策划:孔祥华、刘晓静、兰绍彤

编剧:莫言、李云涛

作曲:李云涛

导演:陈蔚

指挥:张国勇

执行导演:李大海

舞美设计:刘科栋

灯光设计:王琦

服装设计:彭丁煌

化装造型设计:申淼

道具设计:*超

助理指挥/幕后指挥:江阳

合唱指挥:何清涛

眉娘:宋元明饰

钱丁:韩蓬饰

孙丙:吴侃饰

赵甲:王立夫、徐明哲饰

知县夫人:董艳艳、范雅婷饰

小甲:聂广明、王松博饰

小山子:菅广福饰

琴书艺人:姚忠贤饰

叫花子:季茂春、朱宏昆、张凯、朱珲、高振煜饰

-end-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