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19日我在豆瓣广播分享自己的心情:“我是那种‘活明白了’的人吧,知道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性格又果决,向前看,同时拥有不错的学习力,人世间的担子我愿意承受,快乐啊悲伤啊都愿意接受,即使明天就会死去,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过去不可追,来者方可期,但若没有明天,停下也很好——当然,不会因为这么想明天就不会来了,想透了,明天就更好。老与死,皆是如此。”有人问:“这样不会觉得活着很没意思吗?”我回答:“我自己觉得这样活着很有意思,很多人作为我生活的旁观者,也觉得这样活着很有意思,但终究,有没有意思,还是要有自己的标准吧。我喜欢这样,也不妨碍他人,还能有益于他人和社会,我满足于此。”还有人问:“那现在还有啥追求么?”我没有回答,因为和前面那个问题一样,其实超出了我的理解。一个问题,我还有点耐心回答,类似的问题,就没有耐心了。周国平评论袁枚,“一面彻悟人生的本质,一面满怀生命的热情。”这种人生的境界,我早就达到了,但很多人不会明白,因为他们的人生充满纠结和矛盾,只能这样或只能那样,而不能达到“兼而有之。”我就是抱持着“彻悟人生的本质,满怀生命的热情”,来到中山。这是我2月份从土耳其归来后,首次离开深圳。一场充满了期待、也超出了预期的小旅行。说来难以置信,但又真的发生——我来到深圳16年,这是首次来到中山。之所以说难以置信,是因为,我还在金蝶的时候,中山有很多厂家都是金蝶的客户,而我竟然从来没有到中山来出过差。我对中山的了解,也非常浅薄,知道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喜欢脆鲩,这是两个最鲜明的印象,其他的,就不清楚,也不关心。前不久我去爬塘朗山,下山后和朋友去吃了中山脆鲩,那家店,我们去过多次,脆鲩也不是首次吃,前一次,我们点的是紫苏锅底,这次,点的是*豆锅底,味道都很鲜美,脆鲩也是一如既往的美味。所以,当接到中山活动邀约的时候,我立刻兴奋地瞪大眼睛:“啊,脆鲩!”“生命的热情”中当然应该包括“吃的热情”,即使我的牙刚完成第一次根管治疗。不过也很幸运,到现在为止,我的牙还没在这次旅行中捣乱,仍可以一头扎进各种美食之中,乐不可支。2昨天上午我从深圳北出发,到达广州南,然后转中山北站,和大家伙儿会合后,第一站是文化创业园。这类文化创业园在广东有很多,深圳都有不少,里面有很多店铺和公司,基本上是围绕创意、互联网、设计等。园区本身也很有意思。在觉醒休闲模型店,我们进行了初代高达的模型拼装。刚开始真是摸不着头绪,店长梁坚华给我们做了示范,以飞速组装完成一个高达模型,才感觉初见端倪,我从脚、腿开始拼,费了一番功夫,把高达拼成功,虽然这只是个很初级的模型,但也很有成就感啊!据说拼装模型会上瘾,我以前就相信,装完高达后,更相信了。不过我还好,因为现在手里的事情太多,不敢给自己上瘾的时间。梁坚华,中山本地人,看上去很年轻,但他自己说,已近“40高龄”,在模型制作这个领域是资深玩家,获得诸多荣誉,本来是兴趣,后来变成了事业。他出版过《高达模型制作技巧指南》一书,我翻看了一下,非常细致专业,是我之前所不了解的领域。能够接触,也是幸事。觉醒模型店主要做线下模型组装培训、体验,有很多忠实用户,我本来以为,都是一些小孩子,但梁坚华说不是,以成人为主,也有40多岁的人,对他们来说,高达模型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对他的创业历程很感兴趣,问了不少问题。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我对小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很好奇。以我目前的了解,很多小城市年轻人往往容易臣服于生活压力,做着不喜欢的事,心里又有不甘,比较纠结。但梁坚华不同,他看上去非常笃定,高达模型圈相比较而言,也许算是小众圈子,但他在这个圈子里,做着喜欢的事,内心很满足。我在很久以前读过高达的故事,不算高达迷,但能够理解梁坚华的痴迷和坚定。我把自己组装好的高达模型带走了,这是我的高达,准备放在家里,也算是一件小小的纪念品吧。家里有不少类似的东西,都是在旅行路上自己动手加工的成品,我喜欢这种非同一般的体验,即使简单,也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非纯粹的旁观者。3小榄公饭店的菊花宴,对我们来说,是“惊艳之宴。”夕餐秋菊之落英,想想就很风雅,以前看《御香缥缈录》,德龄形容慈禧吃菊花火锅:将一种叫“雪球”的白菊花采下,小心翼翼地拆散花瓣,在温水里浸泡大约一二十分钟,清洗干净,随后放到竹篮里沥去水分。御膳房将准备好的鸡汤或者肉汤,盛放在银寿字火锅里,再将削去皮骨、切得很整齐的生鱼片、生鸡片等配放在几个银盘里,随后再将雪球花瓣放到银盘里,加上盛着酱醋等调料的味碟,一齐摆到膳桌上。吃的时候,慈禧会亲自用银箸夹起一些鱼片、鸡片投入汤内,小德张再将火锅盖盖上,等候几分钟后,盖子揭开,把一盘白菊花瓣放入锅里,如此等待几分钟,就可以享用美食了。想像中,鸡汤、鸡片、鱼片的鲜美,掺杂了菊花的清香,应该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否则,也不会得到慈禧的钟爱了。我们所品尝的菊花宴,并不是菊花火锅,而是以名为“*球”的食用菊花、菊叶、菊枝制作的各色佳肴。计有以下各味:菊花刺身一盘菊花花瓣,已经洒上了花生碎,再浇上糖浆、花生油,放进嘴里,甜香四溢,甜,是糖浆的味道,香,则复杂很多,有菊花瓣的清香,也有花生油和花生碎的浓香,这是最原生态的吃法,菊香完全无损,齿颊留芳。盘里的花瓣,有“吹落菊花满地金”的意趣,而舌尖的滋味,又是“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境。视觉和味觉,都得到极大的餍足。菊花炸鱼球中山盛产海鲜,鱼球也是当地名菜,小榄公大厨进行了改良,在鱼球内加入菊花瓣,蘸上酱汁,包裹在生菜里,咬开筋道的鱼球,触到已酥软的花瓣,色调清新,滋味清香。据大厨介绍,这道菜也是试验多次,开始的时候是把菊花瓣直接和鱼球包裹在一起,但经炸制后,表面会有花瓣纹路,感觉不算美观,最后直接把花瓣当作馅心,外观没有瑕疵,而味道也分了层次。菜式的创新,是大厨们孜孜以求,小榄公作为当地名店,虽然现在疫情还没过去,但仍然顾客盈门,我们去的时候,看到坐无虚席,很多人桌上摆的茶点,一看就知道是吃早茶的架势,但大厨们仍然在不断研发新的菜式,菊花宴反复试验,历时甚久,现在终于成为完整的系统,包括菜的盛器等,都是精心选择,菊花也不是只作为点缀,而是重要的食材,与其他食材君臣相辅,找到最佳的搭配模式,成为一道道“有故事的佳肴”。脆炸菊花叶我对这道菜很喜欢,是天妇罗的做法,菊叶裹了面粉糊炸制而成,但并不只是菊叶,叶面上有一层猪肝泥。菊花和猪肝都有明目之效,搭配在一起,既是双倍营养,有荤有素,味道上也丰富很多,同时,菜形也更加饱满,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有创意,既借鉴了日式料理,又有自己的创新。菊花糯米鸡是整只鸡内包糥米,剪开后香味四溢。鸡既是容器,也是食材。菊梗排骨肉汁汤这也是我格外喜欢的菜式。菊梗在汤里纵横交错,如同一幅国画,汤色浓黑,味道浓郁,格外滋补。还有菊花豉香桂虾、菊花盘龙东升斑、菊花药膳鸽、菊花蒜茸粉丝盏鲜鲍、菊花佳偶天成、菊花五宝蔬、八宝糯米饭、菊花点心拼盘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细讲了。有机会可以到中山小榄公实地品尝。我问过价格,菊花宴可以定制,因为食材会有差异,比如东升斑、鲍鱼这类,有些客人可能不会选或者选次级,像我们吃的这桌,价位差不多在元,足够十几人享用,几个关系好的家庭可以一起到中山逛吃逛吃,均摊开来,这个消费也不算很高。小榄公是中山名店,有多个菜式在厨艺大赛中获奖,也是很多中山人习惯喝早茶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中山也是美食名城,有很多知名厨师,只是因为不如顺德会宣传,所以被顺德抢了先机。中山人爱吃,也会吃,又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盛产美味食材,既有石岐乳鸽,又有崖口海鲜——当然我是不会忘记中山脆鲩的——中山又是侨乡,饮食方面中西合璧,博采众长,在粤菜基础上,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而这些,我在实际来到中山之前,的确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真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啊。到今天晚上,我们在中山吃的四顿饭有相似之处,比如几乎每餐都有乳鸽,但更多的还是不同,特色鲜明:昨天中午在小榄公品尝菊花宴,晚上在威尼斯西餐厅品尝纯正美味的西餐,今天中午在崖口饱啖海鲜,晚上在石岐佬领略老字号风味,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真是饕餮盛宴,味蕾天堂。不过说实话,这样密集地连续几天品尝美味,对资深旅行者来说是习惯,对一般旅行者来说,可能并不适宜,更好的方法是:约朋伴友周末来到中山,连吃带玩,两天的时间,每餐品尝一些特色,然后隔上几周再来,这样有一个馋虫消化期,胃口始终被“吊着”,可以更好地享受。关于西餐、海鲜、石岐佬,在后面的文章里再说,毕竟,中山可不只是美食。4在中山先生出生地翠亨村,我被两件事情深深触动。一是中山先生出生时,祖屋只有32平米,家穷,在村子边缘,一家人就住在那么大的地方。中山先生一代伟人,出身就是这样平凡朴实的农民家庭,而他也是在这样的家风中成长,对于农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一是中山先生的长兄孙眉。我以前没怎么留意孙眉,在中山故居,才了解到,其实孙眉对于中山先生的成长,极为关键。由于家贫,孙眉早早担起长子责任,17岁随舅父到檀香山(夏威夷),勤力工作,逐渐发达,寄家用补贴家里,并把孙中山接到檀香山,接受西式教育,也因此,才打开了孙中山的眼界,他所受的教育,也从传统,转向中西合璧。现在眼前的中山故居,是由孙中山亲自设计,外观非常西化,多窗多门,因此通风很好,因为僻处村边,如果按照传统朝向,房子的采光就成问题,所以孙中山大胆地改变朝向,面向村里,以前对面是一片树林,所以视野平阔,眼前青翠。而正厅又是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也有岭南特色。楼上的一间书房,既是孙中山日常阅读、写作的地方,也是为他人治病的医馆。就在书房的书桌上,孙中山写下了洋洋八千言的《上李鸿章书》。我之所以认为孙眉可贵,是因为,在一个家庭中,引导者的角色极其重要,开明的父、兄很多时候会担当起这个角色,而在孙家,显然就是孙眉。如果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孙中山不可能成为伟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孙家可能只是普通的家庭,孙眉的努力,改变了这个农村家庭的命运。现在,有很多农村家庭其实处于类似的困境,而且,大部分家庭缺少这样的引导者,陷入内卷,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还有些家庭陷入了亲族争斗,那就更加可怕,比如五人出行一人还事件。在中山故居,看着眼前的家具摆设、还有展览馆的各种史料、用具,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崛起,看到中国的历史风云,也看到孙眉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感、行动力,从家庭建设的角度,我觉得深受启发。现在是23:37分,感觉需要收尾了,虽然还有很多想要分享的人事物,特别是今天下午在左步书屋的见闻,老板阿杰的故事,但时间有限,篇幅已长,就放在下篇文章里继续分享吧。我本是为脆鲩而来中山,所期望的,是一棵树木,而中山,给了我一座森林。萧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