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艺原创民族歌剧檀香刑首演成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05706.html

民族歌剧《檀香刑》片花

6月23日,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民族歌剧《檀香刑》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成功首演,这部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长篇小说、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业师生倾情打造的原创歌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家、戏剧家、乐评人以及近两千名热情的济南观众前来欣赏。

历时六年改编名著

这部歌剧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李云涛与莫言先生共同编剧,历时六年精心创作而成。作品以清末德国殖民者侵略山东半岛引发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叙述了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将被施以“檀香刑”过程中的情仇家恨,映衬出百多年前山东百姓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曲作者李云涛教授介绍,该部歌剧在音乐创作上突出了民族元素,运用“山东琴书”的传统说唱形式与歌剧构成双重叙事结构,在旋律、和声等方面吸收了高密地方戏曲“茂腔”的艺术特色,以塑造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特色的人物角色性格,更有效地推动歌剧的戏剧性发展。歌剧中的演员均为山艺音乐学院的师生,是对学校音乐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以全新的角度理解歌唱

“从今年寒假开始,我们从近名声乐专业学生中筛选出80人进行训练,最终56人参加演出。中青年教师基本都参加了歌剧的排演,5月4日导演入驻,师生们每天早9点到晚9点排练,只有周一休息,非常辛苦,一直到首演。”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何清涛表示,这是该院师生排演的第一部完整的原创歌剧。虽然目前声乐专业有一些辅助表演的基础课或选修课,如台词课、形体课、歌剧欣赏课等,但是,专门针对歌剧的课程不多;此前,学生排演过《江姐》、《小二黑结婚》等歌剧片段,学习过一些歌剧中的咏叹调。

(民族歌剧《檀香刑》第四幕片段)

“有部分老师也是首次参演完整的歌剧,这次排演歌剧给师生们前所未有的收获,迅速地提升了大家的综合实践能力,给了师生们很多启发,我们将着手修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音乐表演实践的力度。”

在剧中扮演“叫花子”的声乐教师季茂春总结,在排演过程中体会到了艺术表演的丰富也发现了多年来自身学习的不足。比如,教一首艺术歌曲或咏叹调,只要从唱腔到音乐人物情绪处理好就可以了,注重的是声音的技术层面的表达,但是,排演歌剧时才发现,技术仅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从课堂到舞台的过程,是从单纯的、平面层次的演唱到立体的、整部歌剧人物情绪发展的驾驭过程,由此,对歌唱有了全新的理解。

歌剧检验声乐教学内容

季茂春老师表示,当灯光、舞美、交响乐的立体交织在一起,演员穿上戏装,完全沉浸在歌剧人物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真实意义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同时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检验和修正。教师参与歌剧是从课堂到舞台的一次检验性的实践,它让教师对课堂教学如何与歌剧演唱的对接进行深层的思考,从而给出教学方向。

他认为,排演歌剧不仅提高歌唱技术和基本音乐素养,对舞台的综合驾驭能力也大大提升,因为歌剧舞台与课堂乃至小的音乐厅相差甚大,初次站在聚光灯下感到舞台大到了空旷而孤独,远不如音乐厅容易驾驭;与交响乐队合乐是对自身的音乐素质的考验,此时会觉得课堂上的只重技术是多么的单一,每唱一句都是对演员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是否强大的检验。

一部歌剧能够搬上舞台,需要高强度的排练厅的准备,包括准确的音乐作业的完成、体能训练、肢体语言的设定、舞台人物关系走位、演与唱如何表现人物等等。在排练过程中,导演不止一次的强调:要做到让观众不看字幕也能清晰地听清我们的唱词。不可以为了强调声音通透而吃掉自己的唱词,注意汉字的韵味,体现其民族性;舞台上的人物走位具有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的特点,这些都是民族歌剧的独特之处,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体现。

徐丽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