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是一篇自带香味的文章,带你了解沉香的真 [复制链接]

1#

各位好奇宝宝们大家好

我是七宝

今天的文章

是一篇自带香气的文章

我们的主角便是香得冒泡的

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

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

沉香作为历史悠久的珍贵药材

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

还停留在手串、挂件等装饰品的作用上

其实在香文化里

沉香的地位非同一般

中国的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

指的就是沉香

意指沉香为四大名香之首

当沉香换了一种形式

你可知道应该怎么玩儿吗?

入门级玩法:线香

所谓入门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玩法

不需要复杂的器具和手法

只求学习了解沉香的实质

强化沉香香氛记忆

更重要的是操作方便,味道标准

当别人都是用着千篇一律的空气清新剂

你悠悠然的点燃一支线香

气氛完全不一样了

中级玩法:香粉

香粉玩的就是篆香

也叫作拓香

将沉香粉填入模具

取出香篆

点燃成型的香粉

这样的方式味道更直接更醇厚

技术性更强

装逼指数更高

高级玩法:隔火熏香

隔火熏香之所以是高级玩法

自然是因为方法更为考究

不直接点燃沉香

而是以香灰埋炭的方式

利用中介物加热沉香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避免烟气熏染

能使沉香的香气

释放得更加舒缓、温润、悠长

并且这种方式多用于小范围的交流使用

装逼指数蹭蹭蹭的往上涨啊

隔火熏香不可缺少的便是香具

也称为香器

除手炉、香斗、香筒、卧炉等香炉之外

还有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箸、香铲、香匙等

香具

古时候君子们聚在一块

最喜欢玩的也就那么几样

斗香、品茗、插花、挂画

自唐宋时期

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之间流行起了斗香

在北宋初陶谷所著的笔记

《清异录?熏燎?斗香》中有记载:

中宗朝,宗纪韦武间,为雅会,

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庭坚的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苏轼的

《和*鲁直烧香二首》

《再和二首》

不少诗词里面都有记录香事的例子

各人携带自己得意的香

齐聚园中,轮流点香

众人辨香、品味儿

然后选出最佳香品

这场面着实欢乐

与现代的各种“斗”不同

斗香不仅仅是鼻息感官间的对比享受

还是古人用来进行思维碰撞

精神交流的一种方式

除了用鼻子来感受

沉香还可用最嘴来品

南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的

日本元禄十二年翻刻本中

有一条“御宣熟水”的信息:

仁宗敕翰林定熟水,

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

所谓“熟水”

是宋元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饮料类型

大抵就是花草茶(不含茶叶)

沉香熟水

在南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中

记载有具体制作方法/p>

用净瓦一片,竈中烧微红,安平地上。

焙香一小片,以瓶盖定。

约香气尽,速倾滚汤入瓶中,密封盖。

檀香、(此字缺)香之类,亦依此法为之。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中

也记载了沉香熟水的做法

用上好沉香一二块,炉烧烟,以壶口覆炉,不令烟气旁出。

烟尽,急以滚水投入壶内,盖密。泻服。

杨万里有诗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其中之一就谈道:

沉水占城第一良,衮尽残膏添猛火,熬成熟水趁新汤。

素馨熏染真何益,毕竟输他本分香。

之前就有说过红颜美人们的利器

胭脂水粉

在古代美人们用的口红叫做口脂

除了用朱砂制成红色

其中的香料是以甲煎为主

甲煎是一种复合香料

成分为:

沉香、檀香、麝香、

雀头香、苏合香、白胶香、

丁香、甲香、甘松香、艾纳香、

苜蓿香、茅香、藿香、零陵香

“沉檀龙麝”四大名香用了三样

从古至今女人为了美丽

是何等的下血本吧

男子若也想要香喷喷的怎么办呢?

《清异录》中记载

唐敬宗用龙脑香、麖香粉末造纸箭

与嫔妃们在宫中戏乐:

“宝历中,帝(唐敬宗)造纸箭、竹皮弓,

纸问密龙麖末香,每宫嫔群集,帝躬射之。

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

宫中名‘风流箭’,为之语日:‘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宁王每与人谈话

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

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

壕们出手玩法就是不一样

看到古人们把沉香玩出了花样

玩出了高度

你还只是拿着手串搓搓搓?

问了这么多香记得赞一个

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