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军统在抗战中之五军统的密码战争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军统在抗战中之五:军统的密码战争

迟杰

摘要:密码在现代战争中作用极其重要,戴笠就将电讯和情报、行动并列为军统的三大重点工作,军统一开始连自己的无线电通信都没有,到抗战时期才逐渐开始系统的破译密码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图1:密码破译被誉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能够直接窥伺到对方的最高机密,也是情报战的最高境界

一开始还得仰人鼻息

戴笠在国民党的特务系统中只是后生小辈,年4月1日才开始执掌独立的特务机关——复兴社特务处。而此时陈立夫陈果夫的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也就是中统的前身)早已经颇具规模了,再加上当时无线电通讯还是属于高科技,并不普及,就连特务处这样的单位也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通讯网。于是,蒋介石规定各地特务处需要进行无线电通讯都由党务调查科代发代收。

要知道特务处和调查科可是竞争对手啊,特务处得到的情报交给调查科发送,那不等于是把所有的成果都拱手送人了,且不说调查科会不会抢功冒功,就是故意给你拖延一下时间也足以让你跳脚了。戴笠自然不愿意在如此关键的环节上仰人鼻息,便开始考虑发展自己的无线电通讯网。

他首先向铁哥们胡宗南求援,胡宗南此时虽然还不是后来那样手握重兵坐镇一方的诸侯大员,但也已经是第1师师长了,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他向戴笠推荐了无线电专家魏大铭。魏大铭,年出生,早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电报传习所,曾任全国商业电台的“报务员领班,被誉为当时国际电台“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之一。魏大铭刚刚帮助胡宗南的第1师建立了一个拥有5座电台的无线电通讯网,但因为胡宗南部调往甘肃,魏大铭不愿意去西北。胡宗南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将他介绍给了戴笠。魏大铭来到特务处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培训无线电专业人才,第一期从浙江警官学校毕业生中挑选了10个人,再加特务处保送的2个人,总共12个人后来都成了军统电讯方面的骨干。魏大铭认为从警官学校的毕业生年龄偏大,已经错过了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最佳时期,所以建议干脆办个无线电学校招收训练年轻人,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戴笠的批准。很快魏大铭就在上海开办了“三极无线电传习所”,由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队长萧坚白担任所长,教务长则是魏大铭请来了著名的无线电专家,当时国际电台的报务长方砚农担任。再从三极无线电传习所的毕业生中择优挑选,进入特务处的电讯培训班进一步培训专业技术,结业后这才正式成为特务处的无线电通讯人员。

随后魏大铭在年研制成功性能出色的2.5瓦迷你型收发报机,在庐山上甚至比15瓦的收发报机性能还要好,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不但批准特务处大量制造,还同意特务处在南京白鹭洲西石坝街29号建立通讯总台,由此开始了军统独立的无线电通讯。魏大铭也因此受到了戴笠的赏识和器重,在年特务处扩编为军统后升任第四处(电讯处)少将处长。

图2:魏大铭,军统的无线电通讯专家

特务处的通讯总台总最初的7、8台收发报机开始起步,到抗战时期就扩大到数百台机器,一个总台不敷使用,又建立了第二总台,到年又建立了第三总台。在全盛时期,几百名话务人员八小时一班,每天24小时轮班工作,三个总台的电讯联络昼夜不停。

特务处在建立自己的无线电通讯网的同时,也开始了早期的密码破译探索,不过当时破译的对象还都只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并且在年的福建事变和年的两广事变中都取得了成效,分别破译了十九路军和粤军的密码,为迅速平息这两场事变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请来了亚德利

年11月,一名持有罗伯特?奥斯本护照的美国皮货商人抵达重庆,其实此人真实身份是赫伯特?亚德利,美国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组建了美国的密码破译机构“黑室”,破译了大量协约国的密码。在战争结束后还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使得美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中占尽上风。但是年史迪森担任美国国务卿后认为“君子不应偷看他人信件”,裁撤了“黑室”,亚德利也就因此失业。迫于生计的亚德利在年出版了《美国黑室》一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密码破译经历。这本书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引起了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公开身份是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副武官)的注意,肖勃让人将书翻译成中文带回中国,戴笠随即命令肖勃找到亚德利,并尽可能请他来中国。

图3: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

肖勃找到了亚德利,说明来意,正为生计而苦恼的亚德利欣然同意来中国工作,年薪1万美元——当时美军一名列兵的月薪是30美元,一名少尉的月薪是美元,美元就可以买辆福特汽车,美元可以买套房子。就这样,亚德利于年11月来到中国,戴笠立即安排了30多名密码破译和日语翻译人员,组成破译小组,由亚德利领导,专门破译日军密码。

图4:美国密码破译专家亚德利,也曾协助军统进行密码破译

在亚德利来中国之前,中国对日军的密码破译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亚德利到底是密码破译的高手,他来了之后,在他的指导下,军统的破译小组也扩大了多人,在年到年间总共截获了0多万份电报,破译了其中的大约2万份,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密级比较低的战术通讯,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为重庆提供了日军飞机前来轰炸的早期预警以及为陈纳德的“飞虎队”提供了日军飞机来袭的早期预警,使得“飞虎队”在多次空战中能占得先机。但是亚德利认为自己的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工资太低,加上很难适应重庆的生活环境还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最后于年7月离开重庆回国。

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国也开始加紧对日军密码的破译,当时共有隶属于四个系统的五个机构在进行密码破译,人称“四国五方”,分别是:军统电讯处,由魏大铭领导,主要负责破译日军陆军和海军密码;中统总务组机密二股,由李直峰领导;交通部电政司,由温毓庆领导;军事委员会机要室,由毛庆祥领导;军政部无线电总台,由王景禄领导。五个单位不但相互争夺密码破译人才,也因为职能重叠而产生了严重的内耗。为此戴笠向蒋介石提议将所有对日密码破译统一起来。年4月蒋介石下令将这五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了统一的对日密码破译单位——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由温毓庆任中将主任,毛庆祥任少将副主任兼主任秘书,魏大铭任少将副主任。

戴笠提议建立统一的密码破译单位本来是想把这个单位抓在自己手里,没想到温毓庆坐上了主任的宝座,因此他支持魏大铭和温毓庆争夺领导权,最终排挤走了温毓庆。但在接下来和毛庆祥的领导权争夺中,两方面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甚至还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令蒋介石震怒不已,最终蒋介石站到了自己的内侄毛庆祥一边,于年1月下令军统人员在2月底之前全部离开军委会技术研究室。这对戴笠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他只好另辟蹊径重起炉灶,继续进行对日密码破译工作。年和美国海军情报署展开合作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之后,借助美国提供的装备和技术,中美合作所在年9月至年月一年间,总共破译日军密码约11万份,美国海军根据中美合作所提供的破译情报,击沉日军舰船25艘,特别在莱特湾战役、帛硫群岛登陆战役中贡献良多。中美合作所在战争中最大的贡献是在年1月,根据中美合作所破译的情报,美国海军对日军隐蔽在澎湖和琉球的秘密基地进行了大规模攻击,击沉日军各型舰船83艘,击毁飞机架,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特意致电感谢。

池步洲只是个神剧

在抗战破译密码的种种故事中,池步洲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和山本五十六视察的电文被传得沸沸扬扬,但仔细一分析,却也是个神剧。

首先,日军对于偷袭珍珠港高度保密,在年10月之前,知道偷袭计划的就只有少数几个参与计划制订的人,就连大本营高层知道这个计划也没有几个。联合舰队和军令部之间有关偷袭计划的交涉,也全部都是由专人递送,从不用电报发送。从计划制订直到攻击开始,日军就从来没有用电报发送过偷袭计划,连电报也没有怎么破译?

11月26日,日军突击舰队从单冠湾启航直扑珍珠港。不过当时日本最高层还没最后确定是否和英美开战,如果日美谈判成功,舰队就必须取消行动返航,所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还特别严令一旦接到返航命令,必须坚决执行。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做出了和英美开战的最后决策,根据这一决策,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12月2日向攻击舰队发出“攀登新高山8”的暗语电令,也就是通报开战日期为12月8日。除此之外,攻击舰队在近公里的漫长航程中就再没有收发过任何一封电报,单单仅凭“攀登新高山8”怎么能洞悉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

于是池步洲的破译说,便说他是根据从年5月起,日本外务省与驻檀香山(夏威夷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往来增多,以及檀香山总领事馆报告美军在珍珠港停泊战舰的舰名、数量、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还有外务省多次询问每周中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等情报,再加上年12月3日,池步洲又破译了日本外务省致驻日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主要内容是主要立即销毁密码和机密文件、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和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就是根据这些情况,池步洲分析出了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似乎很有道理,但当时日本已经在准备和英美开战,要求各驻外使馆报告所在国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实际上除了檀香山总领事馆外,日本驻菲律宾、新加坡、曼谷等地的使领馆都在积极搜集当地各种情报,也要求各地使馆销毁密码、转移存款,就单凭檀香山总领事馆报告当地情况就断定日军要偷袭珍珠港,实在太牵强。

图5:池步洲曾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从事密码破译,但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报就有些神剧味道了

其次,当时破译密码在技术上主要依托数学领域的成就,二战中所有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从波兰的马里安?雷耶夫斯基到英国的图灵、美国的弗里德曼和罗彻福特都是在数学领域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而池步洲是学电气工程和经济学,在技术上破译密码的可能性并不大。更重要的,关于池步洲破译日军密码的说法,也只见于一些书籍和杂志,在正式的官方档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回忆录中都没有可以佐证的材料。再退一步说,池步洲仅仅根据外务省和领事馆之间的往来电报就认定日军将要袭击珍珠港,这已经不是密码破译的范畴,而是情报分析的范围,既要会破译密码。还要能情报分析,这样跨领域高端人才怎么可能?

至于破译山本五十六视察行程的电报更是无稽之谈,日军4月13日才发出的电报,根据美军的记录,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认为事情重大是上报罗斯福总统定夺,最后是罗斯福在询问过牧师和法律专家,认为伏击山本完全合法合理之后才下令不惜代价干掉山本。美军对山本的行程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才确定采取空中狙杀的方案。4月17日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第战斗机大队接到命令,主要军官研究敌情制定作战计划。4月18日一早18架P-38就起飞了。如果是池步洲破译的,14日破译出来,上报军事委员会,然后经过高层批准通报美国,再由美国方面向罗斯福汇报——以当时的通讯手段,这根本不可能在17日能下达到大队!而且池步洲从来也没有破译过日军的军用密码,只破译了外交省的密码,所以为了自圆其说,又说什么山本将行程用外交密码通报国内,这才让池步洲给破译了。作为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这种前往一线战区视察的行程是根本没必要通报国内的,只需要通知相关部队就可以了,再退一步说,就是需要通报国内,也是用海军密码,怎么可能用外交密码?难道海军报务员还要备一套外交密码?

图6:美军截获破译的山本五十六视察前线的行程电报

至于池步洲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码通报美国,是没有任何经手的当事人和相关档案资料支持的,当时真正向美国通报的倒是军统。

年11月,军统机要室经济秘书邓葆光在分析军统破译的一份日本外交密电时,发现日本正在与苏联进行秘密的商务谈判,谈判的主题是日本准备用60万吨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日本国内根本就不出产橡胶,如此大量的橡胶从何而来?身为经济专家的邓葆光由此推断,日本将很快南进,目标就是盛产橡胶的东南亚,日军进攻东南亚除了获取橡胶,还想夺取当时亚洲最大油田所在的印尼,同时还企图切断越南和缅甸通往中国的运输线,以期断绝中国的国际外援。他的这份情报分析报告给戴笠之后,戴笠结合军统破译的日本海军舰艇和飞机在海南岛、越南一带秘密集结的情报,分析出日军很可能大举南进。要知道军统可不乏情报分析的高手,接替戴笠出任军统局长的郑介民就是以擅长情报分析的“智多星”而著称的。戴笠随即命令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通报给有情报交流关系的美国海军情报署——正是因为这份分析精准的情报,珍珠港事变之后让美国海军情报署对军统刮目相看,也因此成为后来双方密切合作的契机。

客观而言,二战中的密码技术已经发展到机械自动编码的程度,中国在无线电通讯上起步就比较晚,相关密码破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也都很薄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密码破译,本来就相当困难,难以破译日本密级较高的密码也很正常,所以军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破译了大量日军低密级的战术密码,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军统还能在这些破译情报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出日军将要南进的战略计划,更是很不容易的。

本文首发于网易军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