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烧香。宋人不直接烧香,而是用炭火。老实说,当提到“烤”这个词时,我不禁想到烤羊排,烤得很好,配上一些馕。哈哈,雅香一想到烤羊排,就真的有一颗吃货的心了。
宋代以后,流行的烧香方式是先将香料制成线状香制品,称为“线香”。那么,宋代式“火香”与直接点燃香料相比,有哪些优势呢?宋人也会告诉你:上火上香,香味不会太浓。要知道,宋代人烧香,追求淡雅清香,不喜欢太浓的香味。香味太浓,宋人觉得俗气不雅。如今,戴钻戒是一种时尚。在十个手指上戴十个钻石戒指是粗俗的炫耀。
苏轼擅长调香。他准备了一种香,烘烤时散发出清新的李子香气。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也是一位制香大师。宋代文人香有四种:益和香、益客香、神经香、孝宗香,合称“皇太师四香”,由黄庭坚创制。
黄庭健做了一个“闻思香”,用的调料很普通,无外乎荔枝壳、丁香、松子等,价格比较便宜,但是香味很浓。不要以为宋人只能用极其昂贵的沉香、龙涎香等名贵香料烧香。
但是,我们不应该认为荔枝壳是宋代献给穷人的劣质香料。王室也喜欢这种平民香料。比如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喜欢用荔枝壳、印楝花、松子等普通材料来烧香,却不想用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苏夫人冷笑:“龙麝香的鼻子好恶心,好香。”就像一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富豪,爱上了野菜和窝窝头。这苏大人真是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