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图文夏日征集令#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六月中,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古人以夏至为阳气最盛之时,而大暑则代表着这股阳热之气达到顶峰,是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平衡转换的关键时刻。大暑通常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今年(年)的大暑则落在了7月23日。
大暑节气的起源可追溯至周朝,那时的先民们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四季更替,逐渐总结出了一套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节气体系。到了汉代,《礼记·月令》中已经有了关于大暑的记载,说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应时的农事活动。唐代以后,随着历法的不断完善,大暑的日期被固定下来,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
大暑时节,人们为了适应高温环境,往往会调整饮食习惯,以清淡、消暑为主。在中国南方,有“大暑吃瓜”的习俗,西瓜、黄瓜、冬瓜等水分充足、清热解暑的瓜类食物受到青睐。此外,绿豆汤、酸梅汤也是夏日消暑的佳品,既能解渴又能去火。
北方则有“大暑喝凉茶”的传统,凉茶多由金银花、菊花、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熬制而成,能有效缓解夏季的燥热感。在一些地区,还有“大暑吃苦”的说法,认为吃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心,可以清热解毒,增强体质。
大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哲理的象征。古人认为,“暑”虽热,但同时也是生命旺盛、万物生长的体现。《黄帝内经》中提到:“夏主心”,夏季是养心的最佳时节,而大暑正是心火最旺的时候,因此,养生之道在于调心,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大暑,不管有钱没钱,记住“5大习俗,3大禁忌”,祈福纳吉好度夏!
“5大习俗”
1.饮伏茶:饮伏茶的传统源自于中医理论,认为大暑时节人体易受暑湿侵袭,饮伏茶可以清热解暑,调和身体内外。伏茶多以金银花、菊花、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制成,煮沸后放凉饮用,尤其适合在大暑当天饮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晒伏姜:晒伏姜源于古代的保存技术,同时姜具有暖胃驱寒的特性,晒干后的伏姜在秋冬季节食用,能预防疾病。将新鲜的生姜切片,放在阳光下晒制,直至完全干燥,这样处理后的姜片可以长时间保存。
3.烧伏香:烧伏香不仅仅是祈福仪式的一部分,也被视为一种净化心灵和空间的方式,有助于驱除邪气,带来吉祥。选择天然香料,如沉香、檀香,在家中或庙宇中点燃,弥漫的香气能够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4.食疗养生:大暑期间,通过合理膳食来调养身体,既符合中医“食补胜于药补”的理念,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莲子、黄瓜等,同时适量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红枣,以达到阴阳平衡。
5.祈福活动:通过祭祀、放生、送大暑船等活动,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促进社区团结和社会和谐。在大暑前后,参与当地的传统庆典,如放生鱼鸟、举行庙会,或在家中设置祭坛,供奉祖先和神明。
“3大禁忌”
1.忌过度劳累: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大,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脱水和中暑。避免在日照最强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合理安排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忌贪凉饮冷:过量食用冷饮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感冒。适量饮用温开水,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或风扇,保持室内外温度差不宜过大。
3.忌情绪波动:高温容易使人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能加剧,影响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激烈运动和紧张的工作环境。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