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言本人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名著 [复制链接]

1#

01

莫言是一个励志故事

莫言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他写了很多书,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十三步》、《酒国》、《肥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八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拷》等六十余篇,电影、电视、话剧剧本等多部,另外还有散文集。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他自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和贾平凹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产量最多的作家,我个人认为这两位就是中国的巴尔扎克!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成为国家的文学“脊梁”或“国宝”……

莫言的励志表现在他是出身于农民家庭成才的作家,这是对“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成才”的错误论调得否定;莫言小学没有毕业,这也是证明了在文学道路上的成功与学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他还证明了文学来自实践,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来源于人民群众中,而不是在高等学府里产生的。

02

莫言对家教的贡献

我们通过莫言母亲捡麦穗的故事了解到他在不满十岁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母亲去捡麦穗,这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并不新鲜,60后的人绝大多数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件事情给人们的思考是:在家教方面,很多家长是否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在孩子的青少年阶段,让孩子做点适当的家务劳动,这一点十分重要,这不但能让孩子们经受生活的磨难和挫折,也会让他们体验到在书本上所不能体验到的东西。

03

莫言对文人成功后的人品修养的贡献

一般文人成功之后的三个普遍的突出表现为:1换老婆;2到处演讲张扬;3从此江郎才尽,没有新作出现。

莫言与他的妻子在他成名前与成名后,没有差别,他没有换老婆。这对成名文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莫言成名后没有像其他文人成功后那样趾高气扬,激动不已,匆匆忙慢,慌慌张张地“解雇”自己的“糟糠之妻”,换上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年轻姑娘为妻子,还恬不知耻地到处招摇撞市,唯恐天下不知道他娶上了“天仙美女”,并宣扬,他这不是“陈世美”,是因为彼此没有共同语言了,彼此没有了感情,不能共同提高了,所有的理由都冠冕堂皇,俨然一副受害的正人君子的丑态,但你阅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其文章中全是正能量,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对世界充满爱的,对祖国和社会也是充满最真挚的情感的,那爱国热情,那善良的慈悲之心,好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纯洁无暇的了……然而,当我们把他作品的内容与他的人品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反差很大,这就是王朔所说的:“世界上最大的恶就是那种教给别人学好,而自己作恶的人。”

有的文人写了一本畅销书之后,就开始膨胀起来了,坐不住了,沉醉于各种社交活动和社交场合中,似乎中国大地上到处有他的身影,到处留下了他的演讲和名言佳句,他已经处于一种不安分的狂躁之中了……因此,他再也静不下心来搞创作了,他的写作生涯到此打上了个大大的惊叹号!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从不主动去参加活动,即便参加也是说实在话,很低调,很谦虚,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类似的,令人敬佩的还有贾平凹和刘震云。他们从不张扬,也从不以“教父”的气势和说话声调吓唬观众……莫言成名后,继续笔耕不缀,他又写出了《晚熟的人》。

04

莫言身体力行地向人们解释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好的作家

所谓好的作家就是关心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