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39.net/pf/a_13506265.html社会写实派散文强调文学面对生活的表现,直面现实,干预生活,往往显示出一个广阔的抒情叙事空间。中国社会的巨变,民族经济的衰退与破产,城乡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民众日趋贫困的生活境地等,成为这派作家最习见的最乐于表现的题材,他们以客观的不回避的态度,以写实的精神,及时、广泛、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他们在参与社会介入现实的过程中,体味着生活所带来的沉重与严峻,在创作中体现着一种皈依现实的自觉性。社会写实派散文不仅拓展了题材的现实表现,而且丰富与发展了现代散文的抒情艺术。在体式上它往往采用散记、速写等方式,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茅盾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茅盾善于驾驭琐碎细小的生活素材,往往从某一现象着手,撷取某几个片段,深入挖掘,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的效果。如《香市》一文,从家乡的传统“香市”切入,描绘了昔日香市的繁荣和现今香市的萧条,以小见大,具体而微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经济的日益崩溃及其对市镇生活的影响,反映出了旧中国自闭的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的转换。
其次是托物寄意,巧用象征。这是茅盾抒情散文最显著地艺术特征之一。托物寄意,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客观事物景观相融,以表达情思的一种艺术手段;而象征则是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超越形象本身的寓意性,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透过意象表层去体味更深层的意蕴,从而达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茅盾的散文在借助客观外物(事物或景观)寄托情思抒发感慨时,又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既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最后是形式不拘,富于变化。茅盾的散文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在形式创造上也不拘一格,富于变化。在体式上,有侧重叙事的“杂论体”,有侧重抒情的“独语体”,也有侧重议论的“随笔体”。在抒情上,既有直抒胸臆之作,也有借景抒情之作。在结构技巧上,有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本质的,如《香市》。《香市》采用了对照性的二部结构,生动形象地记叙了“香市”昔盛今衰的历史变化。文章的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儿时记忆中的故乡香市的盛况,社庙前的各种杂耍表演,庙内的花纸、烛山、檀香以及各种玩具,人声、锣声、哨声“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以外也听得见”。后半部分写“香市”被当局以“破除迷信”之名禁止,其实是害怕民众集会闹事,社庙被所谓的“公安分局”、“蚕种改良所”侵占,一座小小的社庙,被涂上了强权化、殖民化的色彩。文中还提到尽管“香市”得以恢复,但已繁荣不再。通过对比,揭示出在帝国主义与反动政权双重压迫下农村社会经济的衰退和农民日趋贫困的悲惨历史命运,蕴含着浓厚的社会分析与现实批判色彩。
茅盾散文借用了小说创作的许多技巧,叙议结合,语言明白畅达,形成了自然朴素、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