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言檀香刑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余生才会 [复制链接]

1#

小说《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年3月,该书曾是文学界热议的对象,仅以一票之差无缘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年戊戌变法前后、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等史实为大背景展开叙述,书中用人物的恩怨情仇、骇人听闻的酷刑、惊心动魄的故事共同谱写了一段高密东北乡子民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每每读来都觉得受益颇深: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这是书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只有阴历每年十五的月亮,是满月的状态,而其他时间的月亮,都是不圆满的;树上的果子,只要熟透了就会落下来,等待长出新的果子,这是将这两种事物拟人化,感叹对于自身无法时时完美的悲观。

所以凡事还是稍留欠缺,不必刻意强求完美,如果能和理想的事物保留距离,那就有消化悲观的空间,不管发生什么事心态都可以保持平衡。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越是不追求极致的完美,越是有进步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余生的日子,多半不会过得太差,因为你总会在悲观的日子里,找到乐观的痕迹。

凡事不必刻意强求完美

季羡林说过:“不完美才是人生”,人生在世,最忌讳的就是刻意强求完美,即使是月亮,每个月也只有一天是满月,大部分时间,它是残缺不全的。

人生也如此,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却一直想要填补缺陷的一角,这本身就是一种消极悲观的追求,因为不是做不到完美,而是事物的本质大多数时候就是不完美的。

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朝着完美努力,本身就无限接近于完美,而我们所追求的完美,也在朝着不完美改变。

努力走向完美的途中,我们本可以得到大多数的收获,而盲目的追求完美,不仅落下这一路的收获,即使最终得到也是转瞬即逝。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沙滩上的贝壳随处可见,一群男孩在忙着捡贝壳,不亦乐乎,其中一个小男孩每每捡起一个,都会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又把它放回去。

一个正在散步的老人感到不解,问他为什么把贝壳放回去。

小男孩说,他只想找到最完美的贝壳。

一个下午过去,其他男孩都带着一大筐的贝壳回去了,小男孩依旧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贝壳,老人看着沮丧的男孩,对他说:

“我在这里很多年了,并非没有看过完美的贝壳,而是这些贝壳随着时间流逝,也会因为风化变得残缺不全,而现在这些满是瑕疵的贝壳,也可能因为海水打磨变得精致无比,现在看起来,你似乎错过无数个完美的贝壳。”

小男孩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很多贝壳,而他独独海底捞针般,去找一个不一定存在的完美,最终一无所获。

其实,每个人都会想要追求完美,只是有些人把完美看得太重,一直努力着追寻完美,而抛弃那些已经接近完美的收获。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还未看到心中描绘的完美,早已把自己累垮。所以不必刻意去强求完美,这样的活法,实在太累。

和自己的理想保持距离,人生会更有动力

有一句我们时常会放在口头的俗话:“距离产生美”,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期待的事物保持距离,就会显得更有价值,我们也不会因此对它厌倦。

就像是忙碌在外的游子,会产生思乡的情感;不能每天见到的人,会不自觉的思念;不容易达到的目标,在历尽千辛做到时,会更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能和理想的事物保持距离,就不会因为轻松得到而不珍惜,就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过分失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远看是碧草一片,近看却稀疏零星,距离,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能做到事事保持距离,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人际关系,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生活在海边的孩子,都想到布满高楼大厦的大城市看看,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下的孩子,却向往着抬头便是蓝天的海洋。

因为对未知的向往,所以在不同的孩子眼中,它们都是美的。因为期待,所以才会有理想的存在。有时和理想离得远一些,反倒是无限接近理想,因为心中敬畏,所以终点才变得更有意义。

这便是所谓的“心理距离”,拉开和实际理想的距离,反倒给了我们欣赏理想的空间。

正是因为月亮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满月的状态,所以我们更期待满月,才会在满月的时候,感叹月亮的美,而只有我们接受这种“距离”,接受月亮只有在少部分时间,才会圆满的事实,我们才能同样欣赏残缺的月,不会因为它的残缺而过分悲观。

待人处事也是如此,保留有空间和距离,人和人相处时,就不会感到腻烦,不管能不能达到目标,也不会感到过分欣喜或者失望。

有理想的人,总是好的,理想成为我们不断进取的目标,距离太近则成了我们懒惰的理由,所以学会和理想保有距离,学会让心态平衡,往往会容易接近成功。

做一个随性的人吧,不必固执追求完美,那会显得很无趣,也不必和理想靠得很近,给自己留有感受生活的余力。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无数的人或事,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正确”的模板里,往往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挫败和一蹴而就的喜悦,这样太累,试试不要随便给自己下定义,凡事尽力便是。

故而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忌讳十全十美的,故而这世界上所有理想,都是忌讳触手可及的,凡事都要留有欠缺,才能持恒。

希望我们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只是一直活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

希望我们不必活得太累,凡事只需尽力而为。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觉得人活一辈子,有可能追到真正的完美吗?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吗?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