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使香料有灵知的话,也必然会为自己飘摇传奇的经历所惊叹,不论是来自东方古国异域风情的浓烈气息,还是去往西方国度的纸迷金醉,香料的故事在世界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不断繁衍,逐渐促进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事实上,广义上的香料其实是指胡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胡椒作为香料的主要类种,在国际贸易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辉一笔,此刻我们也将跟随香料传播的历史轨迹共同领略小小胡椒的古今轶闻。
一、来自胡椒的自我介绍
胡椒为多年生作物,经济价值高,植后3~4年便有收获,经济寿命约20年,每hm理论产值超过10t,是一种重要的热带香辛作物。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已有年的栽培历史。世界胡椒需求量日益增多,在国际香料贸易中享有重要地位,全球种植面积超过25万hm。胡椒传统用作调味品,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腌渍品的防腐性香料,在医学上作健胃剂、解热剂、利尿剂及支气管粘膜刺激剂,可治疗消化不良、寒痰、咳嗽、肠炎、支气管炎、感冒和风湿病等。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每年的胡椒出口总量近20万吨,并且近年来,胡椒的年出口量还在不断攀升。而作为热带产物,胡椒的生产国就有严格的环境要求,以印度、印尼、巴西、马来西亚包括中国的部分区域为代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胡椒出口国和生产国。据预测,未来全球胡椒生产发展前景看好,国内外胡椒价格将保持在较高价位的总趋势。
胡椒树
二、胡椒的的前世趣闻
1.来自东方的宝物
早在多年前,胡椒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种果实呈穗状密密麻麻紧紧排列的作物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地区的热带雨林。约两千年前,胡椒得到人工栽培后,在印度居民的餐盘饭桌中,就已经开始承担了食材佐料的角色了,咖喱拌饭中加上胡椒粉,既有辛辣口感,又能刺激人的食欲,就这样,胡椒的食用价值被人们发现并开始使用了。
对于中国而言,胡椒的传入还得从张骞出使西域谈起,虽然具体传入的时间仍不可考,但据历史资料显示,正是在丝绸之路开辟贯通后,以胡椒、胡麻、檀香等为代表的香料产品才进入我国。此后的历朝历代,胡椒都作为一种珍稀产品,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所使用。甚至因为胡椒的珍贵特性,历史上还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件。公元年(唐大历十二年)3月,因专权跋扈、专营私产而被治罪的元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八百石胡椒更是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嘲讽的典型。
胡椒传入到中国后,开始有了更多的身份和价值。
对于显赫来说,胡椒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的显示。在这些人眼中,胡椒最大的价值是作香料使用。据文献记载,早在夏商时期,王公贵族们就开始使用香料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之一了,在历代王侯古墓中,不难发现,随葬器物中几乎都包含着青铜焚炉,这些焚炉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焚烧香料,甚至在古墓之中,胡椒就被当作不腐神器用来对尸体进行防腐。而对于传统中医药学而言,彼时的胡椒作为珍贵药物,具有着广泛的效用。胡椒温中,下气,消痰,解毒,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病症。
在宋元时期,中国胡椒需求量逐渐攀升,胡椒更是千金难买,有关胡椒的走私贸易产业蓬勃发展,胡椒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一时无两。据马可波罗游记,“如果有一艘要出售给基督教诸国而装载着胡椒的船只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话,那么将有相当于百倍的船来到泉州。”
2.沟通世界的桥梁
换个角度看世界,胡椒之于西方,恰如西方之于胡椒本身,二者有着必不可分重要联系。从某种角度而言,西方国家成全了胡椒,胡椒也成全了西方世界。
胡椒可以用来腌制肉类,防止腐坏
最早,胡椒以食用的价值出现在欧洲人眼中。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胡椒就被用于餐肴烹饪,此外,对于拥有肉食餐饮文化的西方国家而言,胡椒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肉食不易保存的问题,如何长时间保存肉类,成了欧洲人头痛的问题,过往的长时间腌渍,让肉类极度不新鲜且容易变味,此时,不知道处于何种机缘,用胡椒来保存肉类的方法开始出现,胡椒保存肉类不仅使肉类长时间不腐烂,而且让肉类的新鲜度和味道有了提升。
而因为香料本身的出产就受到地域的限制,生产胡椒的国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最开始,胡椒的出口产量就极少,这极少的产量还需得供给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可想而知,胡椒不但价比千金,更是有价无市。
于是,香料同样也作为奢华和财富象征,为欧洲贵族使用,香料的地位在社会上产生了空前影响。据文献介绍,那时候欧洲人甚至用香料来治病。在欧洲黑死病爆发时期,人们佩戴装有香料的香盒,认为可以抵制瘟疫。
对于欧洲市场来说,最早期的胡椒传入主要通道,则依赖于专门从事香料行当商人的商业活动,从印度商人手中采购到胡椒后,这些商人兵分两路,一路从红海途径亚历山大港进入欧洲,另一路则沿着波斯湾进入君士坦丁堡,随后,再通过其他商人深入到欧洲其他地区,实现香料供给。通常,这样的线路危险重重,除了长途跋涉的意外风险外,局势的动荡和纷纷战乱也让香料的传入和置办受到了严重阻碍。所以,当香料传入欧洲地区时,往往价格是原产地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尤其是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崛起后,欧洲香料的贸易之路就开始受到重重威胁了,横亘其间的帝国开始征收高额关税,香料的价格又一次飞涨。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影响世界格局的伟大行动就要到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正等待着出场,原本与世隔绝的世界,即将开始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香料的极度渴求,让欧洲人转被动为主动,来自欧洲的两个勇士开始踏上了征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航船的颠簸飘摇里开始了全新的神奇探索。当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了印度之时,全新的香料贸易即将拉开序幕。达伽马为代表的葡萄牙人迅速占领了印度,并开始垄断香料贸易,掌握了巨额财富。随后出场的英国和荷兰,也为胡椒贸易的巨大利益吸引,三国甚至在印度划分胡椒领地,剥夺香料市场。在这样的竞争下,一条由印度通向欧洲,由西方连接东方的纽带开始建立了,在胡椒利益的驱使下,以经济为目的贸易航线,无意间打通了原本闭塞的世界,开始了迎来了互联沟通的世界网络。
三、胡椒的今生际遇
如果说正是因为对胡椒的狂热追求带来了世界的互联,促使世界走向一个整体,那么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也是对胡椒的另一种锻造。
胡椒贸易的专线化和扩大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攫取了大量利益,为了增加胡椒产量,尽可能多的运回胡椒,这些饱尝甜头的西欧国家开始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生产优势和资本,除了在印度大量开辟胡椒种植园以外,他们还偷偷将胡椒树苗运出本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雇人种植。在这样的举措下,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一艘艘航船满载胡椒驶回欧洲市场,香料开始成为人人能够买得起买得到的产品,不再是贵族的专属。
郑和石像
至于中国的胡椒市场,早在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传,郑和下西洋时载满了宝物而去,也载回了不少东西,这其中便有胡椒一物。郑和归来之时,胡椒也随着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走私和香料贸易兴盛而蓬勃,胡椒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也为普罗大众所消费,甚至于到明中后期,胡椒还曾出现过剩的局面。
到今天,全球胡椒产业已经高度发达,从生产到加工,每一环都有着专精的工厂和企业,据《-年中国胡椒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仅中国就有近3万公顷土地上种植胡椒,至年,我国胡椒产量就已经达到4.51万吨。胡椒开始流向所需的各行各业,也开始流入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每当凝望这小小的一粒司空见惯的胡椒,都无数次让人感慨千百年来坎坷的历史,这既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合的历史,也是胡椒由身价百倍走向平平无奇的故事。从辉煌到落寞,曾今的王谢堂前燕,如今也散入寻常百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