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那些没在苦难中打过滚的人,那些完美无缺的人,那些不敢正视中国文化阴暗面的人,那些不敢正视人性之恶的人,那些拿肉麻当有趣的人,那些抡着鲁迅的牌位打人却忘记了鲁迅揭示的国民性的人,那些别有用心地把作品中的人物心态和作者的心态混淆起来的人,不可能理解它。这些人不仅不可能理解我的《檀香刑》,也不可能理解我的《丰乳肥臀》、《酒国》、《四十一炮》、《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欢乐》、《红蝗》……”——莫言
写的确实好,有点吓到我了,晚上做噩梦了,白天没胃口吃饭,莫言确实不一般!与余华也不同,这写的凌持场面真的是太有画面感了,莫言写的东西反映了那个时代,有点像鲁迅的一剂良药,也有点像一颗子弹穿透你的内心,留下了痛楚,却没留下伤痕,那个时代,好多都是悲哀的,好多人是无能为力的。
莫言这本《檀香刑》是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以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髙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诉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引自内容简介)
《檀香刑》延续了莫言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全文是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孙丙、干爹钱丁、公爹赵甲之间的恩怨情仇,生死较量展开。小说中前后出场的几个人物,分别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几乎都做了主角。
我在看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受,前一秒觉得这个人物是坏人,后一秒又觉得这个人物也没那么坏。小说中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从自己的处境出发做的决定。换而言之,书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所以在檀香刑中,我找不到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
这样的写法,我觉得作者的目的是写人性。“写作最终完成的任务和目的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人性的描写。”一部作品能引发感情的共鸣,就是描写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只有先了解人性,才能写出人性来,如若不然,终只是一己浅见。莫言在采访中说“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其实都是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三位一体。那些刽子手,之所以要那样夸张地表演,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善良的看客的需要。而那些受刑人,之所以能够那样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其中也有为了看客而表演的成分。这样,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就是一种合谋的关系。”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所以在看《檀香刑》前特意去看了对“满清十大酷刑”的描写,小说中也有写到一部分,比如,用“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腰斩库丁,凌迟钱雄飞;可以说,酷刑贯穿了整本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德国总督说的一句话:“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小说中描写的几种满清酷刑里,最精彩的无疑是凌迟钱雄飞的这一段。
这本书到最后才写对孙丙执行的“檀香刑”,“檀香刑”的手法是极其残忍的,对受刑者是种生不如死折磨。(因为小说中有详细描写,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实际上中国史上没有查找到有这个刑罚,但是在欧洲史上,欧洲中世纪有类似这个刑罚,不过是一根木棍,穿身而过。莫言可能是借鉴的此刑法。
最后说两个我认为这本书里很有特点的地方:一、语言的特点大量使用方言,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当地戏曲猫腔的唱段。(根据莫言本人的说法,猫腔是流传在山东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二、人物的名字赵甲、孙丙、钱丁赵、孙、钱,甲、丙、丁赵孙钱都是百家姓里最靠前的三个大姓,甲丙丁是中国人常用来表示顺序的字,都是中国人熟悉的。看书的时候我想到为什么没有李乙?后来看到了我认为较合理的解释:这个“乙”就是与《檀香刑》文学互动的读者“你”。不过莫言可能本没有这个意思,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所以对同一个事物每个读者的解读多少会有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