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孙中山为读书生活节食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孙中山有着超乎常人的求知欲,嗜书如命是出了名的。他对友人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日不读书,即不能生活。”此话不虚,他一生读书的时间比革命的经历还要长。

对孙中山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头等的生活。

一次他流亡英国,费用相当拮据,需受人资助方能生活,但他总是想法省出一些钱来买书,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时称《民约论》)、富兰克林的自传、《拜伦诗选》,还有不少关于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他说:“生活苦点没关系,两个小面包可以当一顿饭,一两顿不吃也没关系,可不看书就受不了了。”

年,孙中山赴欧洲向华侨宣传革命,筹募革命经费,辗转抵达伦敦时,钱快用光了,吃的是贱价的大众面包。几位留学生得知,凑了40英镑送去,请他吃些好的。他将钱收下,但一分钱也没有用于加强营养,全都买了书。没几日,这几位学生又来探访,听说他把钱都买了书,担心他缺了营养影响身体。他微笑着说:“生活苦一点无妨,我已习惯了。一顿饭不吃不要紧,一天不读书就受不了,便会追不上时代。”

吴铁城记述了孙中山在檀香山买书的故事,“民国三、四年间我到檀岛,许多老同志为我道述总理幼年在檀岛读书及后在檀岛创立兴中会时生活故事:云总理常到檀岛图书馆阅览群籍,偶有余钱,辄用以购书,其好学精神,实为人所不及,故生平藏书亦丰。在沪在粤常直接向外国订购书籍,其所阅读不拘名著与否,如去年来台之威廉博士,曾著一书名《经济史的诠释》(EconomicInterpretationofHistory),并非畅销之书。总理亦购阅之。”

买书是为了阅读。无论流亡海外,抑或是革命征途中,孙中山始终与心爱的书籍相伴,始终与读书和革命并行。在他的认知中,“革命须有高深的学问”,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个人嗜好,更是为革命而学习。要有高深的学问必须读书,“一旦融会贯通,自然可以发扬革命精神,……不然便追不上时代,一个人追不上时代,便会变成落伍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