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孙文与李鸿章的陈年往事 [复制链接]

1#
李从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yuyue/

01

年,孙文已经四十三岁,本是不惑的年纪,可每当事业上出现瓶颈时,他还是会若有所失地望着远方,回忆他作为大清子民时,去天津拜谒李鸿章的情形。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而立之年的他走在天津城的大街上,略显清冷。天津的繁华他无意欣赏,他知道,他要找一个人、办一件事,这才是他孙文真正的使命。

年11月,孙文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翠亨村。年轻时的孙文,心中的偶像是广东花县的老乡洪秀全。在孙文成名之前,清廷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清朝统治而言,广东人简直是一颗定时炸弹,洪秀全、孙文,以及康、梁等人,个个都不是乖乖听话的顺民。当年奕譞临终前告诫儿子光绪几个注意事项,其中之一就是远离广东籍举人。在清廷面前,“广东”二字仿佛成了烫手的山芋,慈禧对此感触颇深。

孙文十三岁那年,跟随母亲去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在当地接受西方教育,后来因与孙眉思想不和回到中国。年,孙文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他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段学习经历,他竟然与当朝的红人李鸿章产生了交集。

当时老李偶染微恙,久经中药调理,成效甚微,便请来该校的教务长孟生。孟博士以西法治疗后,李鸿章的病很快好了,借着这个机会,孟生请他做西医书院的名誉董事长,老李欣然接受。

年,孟生向李鸿章推荐了两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说香港就业压力大,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看老李能不能开个后门,给他们找个差事。既是同事,面子是要给的,李鸿章爽快地答应了,表示可以先来北京做个五品候补,俸禄暂时每人每月五十两银子,等有了空缺马上就能上任。李中堂还算上心,给两人安排好工作之后,又给兄长两广总督李翰章写了封推荐信,让二人到他那里办一下相关手续。

数日后,两人来到两广总督署。可事情好像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古是阎王好见小*难缠,跑龙套的办事员不但脸难看、事难办,还拿进京文件作为交易,处处刁难他们。这两位接受西方教育的年轻人显然对当时中国的官场文化了解不够,或者根本就是嗤之以鼻,不信那个邪。办事衙役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半天,两个人大眼对小眼,并没有心领神会地要“意思意思”的意思。小吏们生气了,你俩是火星来的吧,一点规矩都不懂,是脑子不开窍,还是对我们无视?所以,对这样不识时务的小年轻,他们表示爱莫能助。

这二人其一叫江英华,另一位便是孙文。

02

两位涉世未深的愤青碰壁之后,越发看官场不顺眼,一气之下,索性不干了,孙文第一次成为大清公务员的机会就此错过。

毕业后的孙文干了老本行,开了个诊所,年9月去澳门发展,受当地同行排挤,次年又将事业从澳门迁回广州。看病拿药之余,孙医生还多次下乡为产妇接生,因手法高超,有时还不收钱,在当地博得不错的口碑。也正因如此,孙医生的诊所生意并不乐观。

在此期间,孙医生还听说了一个叫康祖诒的人,在他的万木草堂,孙文陈述了自己的*治见解,并向康祖诒表达了结交意愿。可姓康的不识抬举,说结交可以,但要先递学生贴,言下之意是要孙医生先拜他为师,向他执弟子之礼,后来甚至蔑称老孙为“江湖郎中”。区区一个屡考不中的大龄秀才,好大的口气,孙文当即拂袖而去。光蹲级都蹲了二十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上过几回书吗,你会我也会。

年春节前夕,孙医生的生意难以为继,他索性关掉诊所,弃医从文,在家搞起了创作。孙文首次投资失败,宣告他两年行医生涯的正式结束。

十多天后,他拿着一篇长文出现在陈少白面前。孙文和陈少白关系很铁,两人价值观相同,脾气也相投,更是西医书院的校友,连他的第二个老婆陈粹芬都是小陈介绍的。孙文这篇七八千字的文章,准确地说是一封信,名字叫《上李傅相书》,这位李傅相,就是当朝大佬,李鸿章。这并不是孙医生心血来潮,而是他闭关十多天潜心完成的作品。孙文在读书期间就是个文青,时常写一些小文章,那时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