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豆瓣仅75分,莫言新书被低估了 [复制链接]

1#

年,作家莫言和余华、苏童一起参观莎士比亚旧居。在莎士比亚塑像前,莫言发誓,要用后半生“完成一个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换”。他希望将来人们称呼他为“剧作家”,这样就能跟余华、苏童这两位小说家区别开来。

事实上,莫言一直有成为戏剧家的念头。“我最早变成铅字的是小说,但真正的处女作,却是一部名为《离婚》的话剧。”《离婚》创作于年,没有公开发表。莫言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把它烧掉了。

即便后来以小说成名,莫言依然对写剧本充满兴趣:“我过去的小说里,过于炫目的语言把我写对话的本领给遮蔽了,写话剧能激发我在对话方面的才能。”他先后创作了话剧剧作《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戏曲文学剧作《锦衣》《高粱酒》,等等,融入茂腔等戏曲元素的小说《檀香刑》则被改编成歌剧。

6月出版的话剧剧作《鳄鱼》是莫言的最新作品。他表示,自己由此实现了成为一名剧作家的“野心”。

在复旦大学的一场座谈中,莫言解释了“鳄鱼”成为剧作里一个象征性情节的原因。他偶然得知,鳄鱼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如果它一直被放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就不会长大;但如果放置它的水箱从一米变成两米、三米,它会随着水箱的增大而迅速成长。在他看来,这充满了象征意义:人的欲望有时就像鳄鱼,如果不进行控制,它就会快速膨胀,而且没有限制。

最终,鳄鱼在剧本中成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存在在舞台上的不是人物的人物”,并爬出巨大的鱼缸,与主人公对话——人的欲望被意象化了。

?作者

曹吉利?编辑

谭山山

《鳄鱼》

莫言著

KEY·可以文化

浙江文艺出版社,-6

莫言出新书了。

上一部著作《晚熟的人》出版三年之后,莫言拿出了新作《鳄鱼》。特别的是,这是一部剧作,作为文学课本定义中的四大体裁之一,单纯作为文本的戏剧已经远离大多数读者的视野很久了。

四幕剧的内容并不算长,但在形式上似乎寄托了莫言某种“转型”的愿望。也许是作为小说家的莫言已经足够成功,他说过的“成为剧作家”的誓言被反复提及。事实上,已然成为文学符号的莫言,他的转变与思考,不能不引起广泛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