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的境界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太 [复制链接]

1#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不可否认,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过程,有的人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因为做事圆滑而备受欢迎,提前收获了财富和感情,而有的人呆头呆脑,凭借着“不开窍”的想法走过了半生,这类人最后也因为善良真诚而被人欢迎,他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幸福,这种人就是晚熟的人!

早熟和晚熟的差距就是时间,大家熟悉的作家莫言就认为:学会晚熟,其实不是一件坏事,中年学会晚熟,晚年会过得更加幸福!

谈到莫言,大家都不陌生,他的作品《红高粱》帮助张艺谋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强”。

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获诺奖的作家,弥补了多年来国内文坛的遗憾,也让全世界的读者更加
  南怀瑾先生曾说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儒释道三大智慧,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更是指引我们处世修行路上的明灯。


  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儒释道的精粹,那一定是: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敬而进,静生境,净如镜,人生若修得此三界,必定顺风又顺水。


  1


  儒家的敬


  敬有多重含义。


  一是尊重。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曾经在一期《开学第一课》中,为了照顾年迈腿脚不便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单腿跪在地上进行采访,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以示对老先生的尊重。


  这一举动为*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赞美,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凉风、冬日暖阳,让人倍感舒适自在。


  二是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心怀敬畏之心,才能行有所止,若是人生无所畏,难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懂得敬畏之道,做事才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不迷失自己的心智。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三是谨慎。


  《论语·学而》中说:“敬事而信。”


  意思是,对待事情要恭敬谨慎。


  曾国藩就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位居高官后见家族中人坐“四抬大轿”,便告诫道:“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


  他深知,一朝得志便猖狂不自持,不可取也不可学的道理。


  恰恰是这份谨慎,曾氏家族得以长存而百年不衰。


  修己以敬,行事思敬,为人怀敬。心中有敬,才能让我们眼下无忧,未来无憾。


  2


  道家的静


  《道德经》中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静,唯有静才能让我们回归生命。


  静是出世的智慧,也是入世最好的修行。


  古代皇帝帽子上都挂有垂珠,是为了让皇帝保持静的状态,不急躁。


  因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水面平静倒影才会清晰,人心宁静才能有辨明是非的智慧。


  看过一则很短的小故事。


  傍晚,有一位木匠带着弟子们在院子里锯木料,一不小心,手表滑落在地上的刨花堆里。


  弟子们见状,于是立马过去帮忙寻找。


  可天色已晚,刨花也太多,大家怎么也没找到,木匠让大家先去休息,明日天亮了再继续。


  出乎意料的是,不一会儿,木匠的小儿子拿着手表交给了父亲。


  木匠非常好奇,问:“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找到,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呢?”


  孩子答:“你们都离开院子后,就很安静,我听到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很快就找到手表了。”


  心静的人,方能细致地观察事物,发现细微之处,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如何使一杯浑浊的水变得清澈?


  放着不动,慢慢静下来,混浊的杂质就会沉淀,浊水自然转清。


  心静如水,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静而生慧,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佛家的净


  曾在书中看到一句话:“我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


  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在哪,心中都有一片净土,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有一次,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去化缘。


  路上老和尚叮嘱小和尚不可亲近女色,小和尚听后就点头应下。


  两人走到一条浅水溪边时,看到一位姑娘在河边犹豫,像是要过去,但是又怕弄湿了鞋子衣裙。


  老和尚走过去询问:“姑娘,你是要去对岸呀,不如我来背你过去吧。”


  小和尚看在眼里,惑在心中。


  又走了十几里地,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问:“师傅,为什么你和我说不能近女色,却要主动背着那姑娘去对岸呢?”


  老和尚笑了笑,说:“你看,我把姑娘背到对岸就放下了,而你过了十几里地,还是没放下啊。”


  是小和尚的心还不净啊!


  佛语有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一个人,只有看破缘法,才能生出真正的清净心,处处得自在。


  正如延参法师所说: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若净心,岁月无恙。


  何不修一颗安然自如的净心,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修篱种菊,坐卧随心。


  ▽


  身存敬意,才能自持有序;


  内心平静,才能神悦福生;


  灵*干净,才能不忘初心。


  当一个人能修行到这三种境界时:面对困境,可以游刃有余;面对诱惑,依旧不忘初心;面对生活,也能从容自若,福气和运气,也会自然而来。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什么是好书?能够给人启发,让人有所得有所获的就是一本好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晚熟的人》就是这本好书。

如果你是为人父母,不妨把这本书当成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你正处于上升期,那么可以看看掌声背后的真相,那些人那些事莫言是如何对待;

如果你现在处于困惑茫然阶段,那么不妨看看莫言如何面对挫折和嘲笑,相信从中你也能够找到解决对策;

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到了一定年纪的中年人,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又刚好喜欢莫言的作品,那这部《晚熟的人》非常值得你一看,争做一个晚熟的人,让自己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莫言先生“9年磨一剑”的新作,希望有你的支持。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用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下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